国外企业加大到我国争抢高端装备市场的力度
连铸圆坯表面裂纹最常见的是表面纵裂纹和表面星状裂纹。一般认为连铸圆坯表面纵裂纹主要是由于铸坯凝固初期坯壳厚度不均匀所致,其形成于钢水在结晶器的凝固过程,扩展于随后的冷却过程。而表面星状裂纹则主要是由于铸坯在高温(700~900℃)脆性区进行矫直所致。当连铸圆坯表面纵裂纹比较细小时,可通过修磨清理掉;但如果连铸圆坯表面裂纹比较大,煤磨机则会造成铸坯报废。控制连铸圆坯表面大纵裂纹发生的主要技术有:①中碳钢种的ω[Al]·ω[N]尽量低;②铅、锡、砷、锑、铋的含量尽量低;③保证中间包内钢水热流密度分布要均匀;④结晶器采用液压非正弦振动;⑤高强度钢种要避免低温时采用火焰切割。
表面星状裂纹需要对铸坯酸洗后才能发现,一旦发生,遍布铸坯表面,无法修磨,会造成轧管后的管体表面对应大量的外折缺陷,无法修复,造成报废。控制连铸圆坯星状裂纹的主要技术有:①选择与生产铸坯钢种、规格相匹配的铸机弧形半径,采用连续多点矫直技术;②根据所浇钢种控制铸坯矫直温度,避免在钢种的脆性温度区间矫直;③加强对结晶器内表面的检查,避免因连铸结晶器内表面镀铬层脱落,造成铸坯表面渗铜。
连铸圆坯表面凹陷是亚包晶钢很容易发生的缺陷。严重时,工业烘干机凹陷底部发生“破损型”裂纹,导致轧制后管体表面发生大外折缺陷。这是由于亚包晶钢凝固时,发生了δ铁素体(solid)+L(liquid)→A奥氏体(solid)的包晶转变,线收缩量增加3.8% ,使坯壳与结晶器铜壁过早脱离形成空隙,导出热流最小,坯壳最薄。在凝固收缩和钢水静压力的不均衡作用下,使薄的坯壳表面粗糙、折皱,严重时形成凹陷(图8)。因此,亚包晶钢也称“凹陷型”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