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设备的日常维修养护至关重要
长平硐掘进,特别是涌水量大的长平硐,尽可能避免下坡掘进。该矿是各特大型矿山,矿区群山矗立,沟谷纵横交错,谷深沟窄,地形复杂。矿区地形北高南低,地表最高标高达1200m,最低标高570m左右。矿床由多条平行矿体组成,为厚和极厚矿体,厚度36~160m,走向长1000余米。矿床上不出露地表,下不埋藏较深。该矿区是一个采、选、冶联合企业。在矿区的南侧,具有良好的地形和较充裕的用地面积,可供联合企业建厂。采用平硐开拓时,磨粉机选矿厂受矿仓到主平硐口的距离最短。尾矿排放、供水和供电均较方便。经技术经济分析,厂址靠近矿石基地的方案最为合理。而且用平硐开拓与其他运输方案比较,费用上也是最节省的。
主平硐位于矿床上盘侧翼与矿床垂直。全长3800m,原设计为单巷双轨平硐,其掘进断面为17.25m2(净断面为13.95m2),用20t电机车牵引10m3固定式矿车运输。当主平硐掘到1038时,由于岩石稳固性差,给施工带来了困难,因而改变成双巷单轨平硐,掘进断面为9.73m2(净断面6.7m2)。两平硐的中心距为30m,并有数条联络道相通。为了加快主平硐掘进速度,在主平硐中部距硐口1800m处开凿一条方型小竖井,以增加掘进的工作面。为便于人员、材料和设备的运送,主平硐至930m阶段用1号副井联络,复合肥设备副井净直径6.5m。930m阶段至1170m阶段之间用2号副井联络,副井净直径5m。
全矿共开凿10条矿石和废石溜井,净直径为3m。各阶段的矿石经溜井放至主平硐,经主平硐运至选厂的受矿仓。930m阶段以上的废石,从各阶段平硐口分别排至沟谷中。930m阶段以下至主平硐的废石用箕斗井提至地表(930m标高),集中排至沟谷中(图2)。为便于出矿和通风管理全矿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出矿区和通风区。采矿工业场地设在930m标高的1号副井附近。压气、供电、供水、设备、材料和部分人员,由此副井进出。因而避开了长平硐与副井的接力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