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开采整体优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露天开采整体优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露天开采工程是一个高层次、高风险的复杂系统工程,一个露天开采项目的成败以及可获得的投资收益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设计阶段和生产过程中各类决策是否科学,生产方案是否最佳。露天开采整体优化系统的研究内容包括边界品位、最终开采境界、生产能力、开采顺序、矿山开采寿命等要素的优化。石料生产线露天开采优化的作用,就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和最优的生产方案及参数,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率。但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较为满意的解决,成为矿山优化领域的一大难题。我国应组织专家致力于露天开采整体优化系统的研究,尽早形成较为完善的整体优化系统,为我国露天矿山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我国露天矿山应采用国外GPB、GIS和RS等先进技术,开发出适合我国矿山自身特点的智能化系统,将我国的采矿技术和管理提高一个新的水平。
某铁矿探明储量8600万t,矿石平均品位30.42%。矿体赋存在地表172m以下的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中。矿体走向长约2000m,倾角50°左右。矿床埋藏于侵蚀基准面及地下水位之下,矿床以充水孔隙岩层为主。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矿区地面为农田和村庄,不允许崩落。初步设计方案确定的矿石生产规模为200万t/a。设计的采矿方法为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设计的产品方案为单一铁精矿,选矿工艺方案为三段一闭路的破碎磨矿工艺,选矿入选品位26.54%,最终铁精矿回收率80.01%,品位66.5%,产率32.03%,选汞设备年产量64.06万t。整个基建投资近5亿元,井巷工程量24万m3,基建期3a。矿山有5条竖井(主井、副井、进风井兼措施井、北风井和南风井),从2004起开始施工。2005年9月,为了最大的利用矿产资源,降低矿石开采成本,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同时争取在基建期间提前出矿的决策,为了解决前期采矿的技术难题,委托长沙矿山研究院进行“前期采矿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