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是矿区恢复生态环境的核心
矿山开采会对地表景观造成严重的破坏,我国的矿山复垦始于20世纪70年代,大范围的矿山复垦则是从1988年颁布《土地复垦法》开始的。矿区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矿物开采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矿区土地复垦主要目的是重新开垦已被破坏的土地,恢复其应有的使用价值,同时消除或防治土地破坏所带来的各种危害。土地复垦是铁矿区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的核心内容,其效果可以用土壤动物、圆锥破碎机厂家土壤微生物等作为间接的指示标记。
齐大山矿山复垦过程中存在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与矿山复垦的实施及其效果密切相关。齐大山铁矿废弃地复垦的具体限制因素如下:铁矿废弃地的表体裸岩石砾通体裸露,植被不能生长。复垦区为矿山开采的排岩场和矿石开采的采坑,排岩场主要为废弃岩块排放而形成的圆台状层叠砌堆,采坑则是通体露岩阶梯大坑,排岩场与采坑表体无适宜植被生长的表土,植被无法生长。复垦区地形复杂,复垦难度大。郑州雷蒙磨复垦项目区大部分是采矿剥离块径在30 cm以上的废弃岩的堆放场,在矿山开发中,复垦区地貌被完全破坏,地势凹凸起伏,突兀无序,坡度陡,复垦施工难度大。
排岩场基质保水、保土性差,不利于植被的生长。排岩场为堆砌的废弃岩块,块径较大,透水性强,在排岩场上种植植被需大量浇灌水才能保植被生长的用水需要。由于废弃岩块间的空隙大,在浇灌植被时,土壤极易顺着岩块间的空隙流失,不利于植被的复垦。复垦区基础设施破坏严重,重建难度大。在矿山开采中,原来的基础设施被完全破坏,地貌现状极其复杂,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重建难度加大。较好地解除矿山复垦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对复垦的制约,是齐大山铁矿废弃地复垦的关键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