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焙烧法的介绍及其焙烧过程
酸性焙烧指用浓硫酸、硫酸氢钠等作酸性熔剂,与矿石一起焙烧,从而使其中的有用成分生成可溶性的硫酸盐的过程。生成的硫酸盐用水浸出,作进一步处理。例如,用浓硫酸分解氟碳铈镧矿精矿的过程就是酸性焙烧的过程.
酸性焙烧是一种最有效的浮选工艺。如果主要铜矿物为蓝铜矿和孔雀石、而结合铜较少时,可以采用常压直接氨浸的方法。如某矿原矿含铜2.76%、铁0.48%,主要铜矿物为孔雀石和蓝铜矿。原矿破碎至-1毫米,常压下用NH37.7%、C025.2%的溶液,制成固液比为1:1的矿浆,进行氨浸。浸出时间2至2.5小时,浸出率可达91%。
若主要含铜矿物是硅孔雀石时,常压直接氨浸效果往往不理想。此时可采用还原氨浸的方法。如某矿含铜矿物为硅孔雀石,脉石为白云石型,采用常压氨浸时,铜的回收率仅为63%。改为在沸腾炉中还原焙烧后进行氨浸,铜的回收率提高到85—95%。如果矿石中含有较多的硫化铜矿物,可以采取浮选——尾矿氨浸或者原矿加压氧化氨浸的方法。当矿石中含碳酸盐脉石较多时,宜采用碱浸出,最合适的药剂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