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3+的添加对细菌浸出的影响
渣内仍主要残留砷黝铜矿及极少量的黄铜矿,但二者的含量却大大少于高温菌浸出前。说明高温菌在两段法浸出后期对砷黝铜矿和黄铜矿等原生硫化铜矿确有较强的氧化浸出能力;高温菌对黄铜矿的浸出率可达78.45%,是中温浸矿菌14.2%的5.5倍以上;对砷黝铜矿的浸出率为33.42%,是中温浸矿菌17.48%的2倍左右;对原生硫化铜矿的总浸出率合计为50.24%,约为中温浸矿菌16.26%的3倍。但高温菌对砷黝铜矿的氧化浸出作用较黄铜矿差。从图1可知,仅用高温菌浸出的高温菌组,溢流型磨机细菌生长的延滞期较长,其浸出速率和浸出率远远不如中温菌组和中高温菌组。说明高温菌组的浸出体系从一开始就不利于其发挥较强的氧化浸出作用。矿浆中的高砷可能是高温菌生长繁殖和氧化活性高效发挥的抑制因素之一。经电子探针分析可知:浸渣中砷主要以****铁的形式存在。
据资料介绍:只有在浓酸溶液中才存在As3+离子。由于生物氧化均是在较强酸性环境中进行(pH 1.5~2.0),因此,在砷的生物氧化过程中,As3+的产生和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在生物氧化中,不同的细菌对砷的耐受能力是不同的。有人研究认为,雷蒙磨机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等中温浸矿菌在5g/L亚****盐和40g/L****盐的条件下,其生长受抑制。当溶液中As3+的浓度为30 mmol/L(2. 25g/L)时,对中等嗜热细菌是主要的毒源。中温菌对As3+的耐受力较高温菌强。本试验结果也从一方面证实了上述观点,因为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高温菌组的总铜浸出率远远低于中温菌组。
从上述研究可知:As3+、As5+对中高温浸矿菌均有很大的毒性,环锤式破碎机As3+对细菌的抑制能力远大于As5+,高温菌对As3+、As5+的耐受力较中温浸矿菌差。而研究发现,生物氧化过程中,砷首先还是以As3+的状态进入溶液,且其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很稳定,需强氧化剂才能将其氧化为As5+。因此生物氧化过程中为了减少As3+对细菌尤其是对两段法浸出后期高温浸矿菌的毒害,必须加速As3+→As5+的氧化,As5+再通过与浸出液中Fe3+反应生成****铁沉淀入渣。据研究,生物氧化过程中,Fe3+、Fe/As摩尔比等,都会影响到As3+的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