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内的再划分一般有三种方式
井田划分为阶段后,阶段的范围仍然较大,通常需要再划分,以适应开采技术的要求。阶段内的划分一般有采区式、分段式和带区式3种。
1.采区武划分
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段,每一块段称为采区,如图2-6所示。图中,井田沿倾向划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沿走向划分为4个采区。
采区的倾向长度与阶段斜长相等。按采区范围大小和开采技术条件的不同,采区走向长度由500m到2000m不等,采区的斜长一般为600—lOOOm。划分采区时,选钼设备要尽量利用自然条件作为采区边界,以减少煤柱损失和开采技术上的困难。
在采区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将采区划分为若下个长条部分,每一块长条部分称为 区段。如图2-6所示,采区划分为3个区段,每个区段沿倾斜布置采煤工作面,工作面沿走向推进。每个区段下部边界开掘区段运输平巷,上部边界开掘区段回风平巷,各区段平巷通过采区运输上山、轨道上山与开采水平大巷连接,构成生产系统。
2.分段武划分
在阶段范围内不划分采区,而是沿倾斜方向将煤层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的长条带,每个长条带称为分段,每个分段沿倾斜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这种划分称为分段式。采煤工作面沿走向由井田****向井田边界连续推进,或者由井田边界向井田****连续推进,如图2-7所示。
各分段平巷通过主要上(下)山与开采水平大巷联系,构成生产系统。
分段式划分与采区式划分相比,减少了采区上(下)山及硐室工程量;采煤工作面可以连续推进,减少了搬家次数,生产系统简单。但是,分段式划分仅适用于地质构造简单、走向长度较小的井田。
3.带区式划分
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带区,带区内又划分成为若干个倾斜分带,每个分带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如图2-8所示。分带内,采煤工作面沿煤层倾斜推进,即由阶段的下部边界向阶段的上部边界推进或者由阶段的上部边界向下部边界推进。一般由2—6个分带组成一个带区。盘区、带区,细碎机生产厂家以减少初期工程量及初期投资,使矿井尽快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