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矿物磁团聚现象对选矿的影响
以前,由于磁团聚恶化了分选效果,因而在磁选过程中力求避免且尽量减小。但是经过科学分析,在矿浆中,适当地控制剩磁矿物的磁团聚过程和其强度,使磁性矿物在上升水流中进行重力分选是有可能变害为利,减少脉石和贫连生体在精矿中的央杂,从而达到提高精矿品位的目的。磁团聚重选法是从原地质矿产部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研制的“磁载法”分选工艺发展起来的。“磁载法”分选可提高精矿质量,但是也有其致命的弱点,需要有剩磁强的粗粒磁铁矿颗粒作载体。因此,它只能应用于个别特殊矿石,不具备普遍推广价值。
20世纪90年代鞍山钢铁学院刘秉裕教授研制发明了电磁式低弱磁场磁重选矿机——反击破碎机。刘秉裕教授认为永久磁铁产生的是恒定磁场,恒定磁场不仅磁场大小不能改变,而且不能产生可调的脉动磁场,因而在磁力脱水槽和磁聚机中不能高效地分散磁铁矿的“磁化磁团聚”,磁化磁团聚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分散,必将使夹杂于其中的单体脉石,矿泥不能彻底分出,就连贫连生体也不能彻底分出,从而即使作为精选作业也不能获得高品位磁铁矿精矿。新型磁选设备的设计理念应该足高分散的,电磁的,磁场应该是脉动的,可调的,应该产生持续向下的较大的磁场力,从而允许较大的上升水流速度,以产生与磁力方向相反且较大的尾矿(中矿)分离力。自1992年以来先后研制生产出第一代PVC板磁选柱,玻璃钢磁选柱和不锈钢磁选柱,分别于1994年、1999年和2000年获得了工业应用。
采用上下两组异极性多磁极串联磁系结构;磁极材料采用国内批量生产、性能较稳定、价格适中的剩磁b,> 1.2 T.矫顽力H≥8.O×105 A/m,最大磁能积( BH)。。=18—30 U/m2的Nd - Fe -B永磁材料,按60 mm宽度气隙最大磁感应强度≥0.4 T的标准设计磁选机,通过增大气隙宽度来降低背景场强,以适应不同铁矿物对磁场的要求。组合式立环,可调间距的永磁极头。结构简单可靠,安装方便。为尽可能减少漏磁,对靠近永磁极头的部件(如料斗、立环等)采用奥氏体不导磁不锈钢制作。机架由方管制成,通过整体去应力退火处理,强度高,各定位基准精度好,变形小。在各连接处大量使用的U形卡箍,极大地方便了其他部件与机架的安装定位,也避免了在机架上钻制连接螺孔,保证了机架的整体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