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重庆  设计  商务  广告  帝郡液体壁纸  取样器  最新银杏树价格  墙纸货源  LED  进口地毯 
 
 

背负三座大山 本土汽车电子如何突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1-02  浏览次数:514

    企业规模小恶性竞争难避免

    “我们也想靠高技术突破,但没那个实力和精力。”谈到如何自主创新,某汽车电子企业的负责人刘先生满脸踌躇地说道,目前企业规模和实力相较外企“巨头”还很小,无暇在激烈的竞争中抽出更多的精力和资源用于研发,也没有能力与汽车厂商和研究机构谈合作,而这样的问题在业内普遍存在。

    目前,中国有1000多家汽车电子企业,其中大多数为本土汽车电子企业,数量虽多,但个个都是“小个子”。

    据调查,中国本土最大的汽车电子企业,是被誉为“中国汽车电子行业自主创新旗帜”之一的“深圳航盛电子”,其销售额也才刚刚超过20亿元;另一家著名的本土汽车电子企业“启明信息”,即使“傍着”长春一汽这棵大树,其2009年上半年在汽车电子领域的营收只有7995万元,去年全年也仅仅是6000万元。而外资汽车电子厂商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却是百亿元规模。2008年,博世中国的营收约为250亿元,同比增长30%。天津电装电子有限公司在2007年的营收就达到了20亿元,而这只是电装在中国6家合资公司中一家的营收。

    更严重的是,这几年中国的汽车电子企业们陷入了恶性竞争的死循环,无技术只得拼价格,拼价格又导致互伤,而利润下降就更难以做大,规模小就更无实力研发。“规模做不大,光靠企业的那点微薄利润,何来研发投入,自主创新难免流于空谈。”刘先生感到很困惑。

    汽车电子的技术研发有多难呢?航盛电子总经理杨洪举了个例子,一般来说,一款新车型从最初的立项到进入生产,整个开发阶段大约需要两年左右。而像航盛这样的配套企业,必须跟上车厂的新车开发工作,否则很难在产品质量和性能上得到车厂认可。而这样的时间,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是无法做到的。

    “目前我们只选择自己有优势、有能力做的一些产品类型,而像倒车雷达、TPMS、安全气囊、ABS等技术要求高的产品,我们现阶段先不碰,等积累了足够的资金、技术和市场渠道实力后再去做。”杨洪说。

    这样的发展步骤已令很多业内企业眼馋,但杨洪依然有遗憾。这样的计划,对航盛电子这样一个已经累计申报专利800项,并计划2010年将10%的营收投入研发的企业来说,还是有些慢。“如果企业规模更大,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那么就好办得多了。”

    如何提升产业规模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也很关心。按照《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汽车零部件方面,国家也提出了“支持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国内外汽车市场配套的份额。”的产业目标。而汽车电子的IT化也给很多有实力的IT公司带来了机会。王勇峰认为,“很多IT公司都是可以往汽车电子上转的,但要进入这一领域,公司一定要有耐心,要能忍受5年到10年的成长时间,在这期间可能没有发展的机会。”

    一些难于逾越规模瓶颈的本土汽车电子企业,只得选择被外资厂商“吃掉”。2005年,江苏天宝被合资企业收购,在此之前,江苏天宝是堪比航盛电子的“本土旗帜企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送VIP会员 | 网络服务 | 冲值流程 | 会员升级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13006526号
重庆商务网-免费注册,免费推广,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经典重庆网旗下核心商务网站!
重庆商务网客服 QQ:308675020,45446822 / TEL:13424176859
经典重庆网站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