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科教育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可以归结为3个基本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二是培养方案与模式,即如何高质量地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三是培养规模,即在一定的时期内,要培养多少地质工科类专业的学生才能满足国家需要。
一段时间来,在高校有着"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之争,反映了高校教育界对我国21世纪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认识上的差异。对这一教育改革中的根本性问题进行讨论,将有益于其他教改问题的解决。"通才"是指具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基础,掌握一般通用性工程技术和技能的,无特定或明显专业倾向的人才--俗称"素材型"人才,意喻为可继续"雕琢"成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专才"则是指除具有基本的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掌握了针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专门人才。前者为玉石,后者为玉器,即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当然,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其不同之处主要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意义上的通才或专才。二者是对立统一于人才主体的同一属性的两个方面,即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广度和深度,不是完全隔离而不可调和的。那么,21世纪的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人才呢?换言之,21世纪的地质工科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通才"和"专才"属性的平衡点应该在哪里?我们认为,这应该根据地质科学的发展趋势、我国基本国情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国际办学经验来决定。
地质http://www.sige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