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研磨体平面以上的净空高度
钢球的磨损量与其表面积成正比。这就是人们称作“表面积假说法”。根据研磨体的消耗和磨机产量,算出磨机运转一定周期以后的研磨体磨损率。一般规定研磨体消耗量达到总装载量的5~8%时,就应进行补球。要做一系列统计工作。在每次更换研磨体时,就必须把各仓的装球量及后来每次补球或段量分别记录下来,这样就可知道某生产周期内各仓研磨体的总量。
将某一次装载量加上某一生产周期内研磨体的总补充量,减去补球时从磨内倒出的剩余研磨体的重量,便得到这一周期内某一仓研磨体的总消耗量。在计算单位产品研磨体的消耗量时,应把球段分开。可以使用重锤破进行作业。补球时,根据过去某一阶段生产的产品数量,乘上单位产品的研磨体消耗量,就得到应补充的研磨体量。
这种方法应用比较广泛,也比较适用。我国许多水泥厂都是利用这种方法补球,实践证明完全可以满足要求。在磨内装入研磨体后,检验它的填充率是否与配球方案相符合。或者反过来,在磨机操作过程中,因研磨体磨损需要补充时,可用测量研磨体平面以上的净空高度来换算填充率的简便方法。在磨机装入合适研磨体并经验证足合理的情况下,记录磨机正常运转时主电动机功率表电流的读数值作为标准读数。当磨机运转一定时间后,电流表读数下降,磨音变化、小时产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