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中的絮状物俗称为“绵”,是指在翡翠中可直观地观察到的棉絮状物质。根据絮状物成因及分布特征,可将翡翠的絮状物划分为如下类型。微裂隙絮状物。由翡翠受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破碎裂隙、愈合裂隙、矿物解理面等引起。
由于翡翠是高应力变质条件下的地质作用产物,构造应力作用将导致翡翠产生程度不同的应力破碎,产生微裂隙、破碎矿物微粒,裂隙附近的硬玉等矿物也会出现解理裂等。翡翠中显微裂隙、破碎矿物微粒和矿物解理面的存在,直观上构成了翡翠的微裂隙絮状物。薄片观察,微裂隙絮状物常以一组或两组共扼的平行条带状出现,可穿切硬玉矿物颗粒。翡翠实物中则呈不规则面状出现。
形成较早、结晶颗粒较粗、受构造应力作用强烈的翡翠,微裂隙絮状物较发育。形成晚、结晶颗粒细小、应力作用不强烈的翡翠,微裂隙絮状物不发育。矿物间隙絮状物。由各矿物晶粒间结合界面和界面上微细粒杂质矿物构成,絮状物围绕矿物颗粒边缘构成网格状分布,可显现矿物颗粒的轮廓。
矿物结晶粗大、结构松散的翡翠,矿物间隙絮状物表现明显。矿物结晶细小、颗粒嵌接紧密的翡翠矿物间隙絮状物表现不明显。同时,翡翠中若存在不同的矿物成分或不同形成期次的硬玉组合出现,由于相互颗粒间存在明显或微弱的折射率差异,也会使间隙絮状物显现出来。
转载自:玉之我心方向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