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矿井内的巷道布置形式
由于受到开采水平阶段高度和同时生产水平数的限制,一般需沿倾斜将煤田划分为深浅不同的井田。如三号矿区南部的七井井田与六井井田、四井井田,蛟河煤矿的奶子山立井与六井,一号矿区的四井井田与九井井田、一井井田与三井井田,都是按深浅不同划分的井田。
为了尽量减少一个矿井内的巷道布置形式及采煤方法,一般需将产状不同的区域分别划分为几个井田。如HY矿区北部为一向斜,属于倾斜~急倾斜煤层,中部为一单斜,属于倾斜煤层,分别划分为一井与二井;圆振动筛可以在制粉设备中使用。中西部为一宽缓背斜,划归三井,。然后根据地质构造的特点,将大槽区进一步划分为四对年产210~400万吨的特大型矿井,将小槽区划分为七对中型矿井。
煤层生产能力高、储量多而且集中的区域一般适合于建设大型或特大型矿井,煤层生产能力低、储量少而分散的区域一般适合于建设中小型矿井。根据储量的分布情况即可考虑井田的划分。例如,一号矿区根据平均厚度达8米的“大槽”煤的分布,首先划分了两个大区,即煤层厚且储量多的大槽区和煤层薄且储量少的小槽区。